第52章(1 / 2)

侯门之后 弄青弦 2978 字 12天前

傅卓林自然是想问的,但在这种情况下,想来自己问了,她也不会答。

傅卓林间或低声地劝着她别哭,而傅采蕴一直安静地靠着他,一言不发。他不知道她是否在听,但他仍是轻声地说着。

就像以前,每逢傅采蕴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或者说自己做了什么惹她生气,他都会这样温声细语地给她说着道理。而她听着听着,便也释怀了。

虽然这一次,显然不能如此简单了事。

屋外的明月,今夜分外皎洁明亮。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作者有话要说:

☆、秦王的反击

穆峥那个混小子!

收到沧州递过来的密折,穆显气得都有些坐不住了,恨不得将穆峥的亲笔信撕得粉碎扔在地上泄愤。

“王爷息怒。”一旁的田豫低声劝道。

“息怒?让我如何息怒!”那个任意妄为的家伙!还以为在沧州的历练会让他成熟许多,谁知道还是这般不长进!“他知不知道父皇和皇祖母有多担心?母妃收到消息之后一直惴惴不安,如坐针毡!还有小九,哭得眼睛都肿了……你赶紧让人将消息递到宫里去!”就是穆显也一直茶饭不思,晚膳几乎没有碰过。

明明伤得就不重,消息非得传得这般神秘让人胡乱揣测,误导他人让人以为他好像被捅了十刀八刀伤重不治似的。这种事还真的只有他才干得出来!

虽然他比任何人都在乎沧州的战事,但近来皇都发生的种种,温贵妃的自乱阵脚,慧阳郡主出的事……这些事让他有些分身乏术,对沧州的关注自然就少了。加上从沧州递信回来也并非那么容易的事,一来二去也需要好些日子,就算在沧州的人不少,消息传回来还是不那么方便,他对沧州的关注自然就松懈了些。

直到后来,秦王负伤的消息传遍朝野,也大大震惊了他。本来他也为此自责不已,觉得自己难辞其咎。但收到了穆峥的信,知道他其实并无大碍,宽心过后就是恼怒。

整个皇都的人都被这小子当猴耍了!

“对了,王爷,这是林校尉从沧州递回来的密信,请王爷过目。”

林校尉是穆显的人,穆显特地让他跟去沧州,传递消息。穆显当即搁下了弟弟的信,接过了田豫递来的密信。

田豫不知道林校尉在信里些了写什么,但见魏王眉头深锁,一脸沉思的模样。看了看林校尉的信,又拿起弟弟的信来仔细斟酌,若有所思。

“王爷,”田豫试探般地开口问道,“若王爷没有旁的吩咐,奴才先去传信了。”

“等一等。”田豫刚要应声出去,却被穆显叫住了,“这件事倒也不用太急。只消让母妃知道便好,先别惊动父皇。”

诚然,在刚看到弟弟的信时,穆显的确是气得不行,根本没有怎么仔细地看,只恨不得揪着他骂他不孝。但现在认真看来,穆峥干这样的事,显然是有深意的。

刚开始他还以为,穆峥是想攫住所有人的心,让祖母别忙着将小表妹嫁出去,所以才自导自演了这么些事。

自己不是已经跟他保证过绝对不会让傅采蕴嫁到镇国公府了么,那个疑心重的家伙竟然连自己也信不过!

掐指一算,自己让人送去沧州的信恐怕穆峥也是刚刚收到。温贵妃要害慧阳郡主,很显然是冲着穆峥。所以穆显在同光启帝谈及这件事时,顺水推舟地替慧阳郡主诉了诉苦。慧阳郡主因为那混小子差点失掉一切,怎么着也得补偿补偿人家吧?而且论起身份与品性,慧阳郡主要当那秦王妃也是当之无愧的。

其实魏王的确是有些担心的。因为他曾经听薛德妃说过,永宁长公主与驸马的婚事其实皇帝当初并不喜欢,这是永宁长公主舍了脸面不管不顾地求回来的。虽然薛德妃没细说,但他可以感觉那时为着此事似乎闹出不小的风波。

有着这样的一层关系,魏王提起这事时心下也有几分忐忑。

“那小子倒是会挑。”光启帝只是轻哼一声,眼里竟然含着几分淡淡的笑意,“正经事没见他干多少,小姑娘倒是被他哄了不少!”那小子数落起端和郡主来头头是道,大道理一条条,难道他自己干的事就不混账了?若不是那丫头自己也喜欢,皇帝真想将这七儿子抽一顿。

这回倒是轮到穆显怔住了。光启帝早就知道了穆峥与傅采蕴的事,却放任不管,现在也只是半笑着骂了一句罢了。穆显知道,光启帝这是默许了。

看来这一回,七弟跟小表妹有戏了。

虽然魏王一直在腹诽胞弟干下的混账事,但收到林校尉的信,他在军中的表现却是一点都不混。军队上下对秦王的评价并不差。虽然年轻,但他的手段雷厉风行,不像是个初出茅庐的青头小子。对于那些一开始不服他的将士他的军法执行得毫不留情,而做得好的他也论功行赏毫不吝啬。将士们的心也逐渐聚拢了。

眼看着大功告成,南山却久攻不下。秦王身为王爷,竟然亲自披甲上阵,甚至亲自跑到最前方。虽然穆显知道那小子明显是有私心的,但在将士看来,这无疑是极大的鼓舞士气的举动。

因为后援的姗姗来迟,导致跟随穆峥的先锋五十铁骑伤亡惨重。而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为了保护主帅而死,这自然让秦王勃然大怒。

当晚他就拿着鱼符当众做了一个决定,要斩了援军将领高将军!

征西将军高石,年龄比他大了好几轮,且在军中积威甚深,势力庞大。他手下的将军都比他大了一轮,并非所有人都对这个从没离开过皇都没吃过苦头的少年王爷心悦诚服。

这样一个黄毛小儿,虽然有王爷之尊,但山高皇帝远,他要斩了这样一个在军中德高望重的将军,军中的将领虽然不敢替他求情,却也同样无人动手,只是面面相觑。

见无人动手,穆峥一手执着鱼符,一手拔了剑,亲自将高石的人头砍了下来,又摆了祭坛,以此来告慰前锋将士的亡魂。秦王此举,震惊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上至将军下至普通士卒,无人不对这个少年王爷的雷厉风行刮目相看。

穆峥虽然只是个少年,但他正经威严的模样确实隐隐有几分今上的样子。他的眉眼本就与今上颇为相似,眉毛一皱下巴一缩,那睥睨天下的倨傲气势便就出来了。

反贼头目一被擒住,穆峥回到军中包扎好伤口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肃清整顿了军中的一批害群之马,军中的风气焕然一新。

秦王威严起来,无人敢撄其锋芒。这个少年王爷逐渐在军中建立了威信。

高石在皇都的势力也不容小觑,虽然军令如山,但这样随随便便就将人斩了恐怕也会引来非议。但若是因为高石的过失害得秦王受重伤,这个举动想来就不会被御史台诟病了。

如若因为高石的失误害得秦王险些丢了性命,到时候被推上风口浪尖的自然就是高石。舆论定然是一边倒地倒向穆峥。这样既可以博他爹同情,又能堵住朝堂那群老油条们的口。想必这就是穆峥的用意。

早在军队出发之前,穆显与穆峥就已经摸透了军中各种身居要职的将军监军的身份。忠武将军高石,接近三十还是一个小小的校尉,却在三十之后突然平步青云,一路擢升到今日的从二品征西将军。

那段时期,军中并没有出现很大的人事调动升迁,唯一发生过什么值得注意的事,就是太子曾经奉皇命去巡查监军。

当时穆显就提醒过穆峥要多加注意高石。

当收到军中的消息说穆峥竟然将后援军交给了高石,穆显当时真是又惊又讶,心道这小子该不是想要壮烈殉国吧?还是喝酒喝多了糊涂了?竟然这样拎不清,将自己的性命交到了那个高石手上!

密折从沧州传来也需要一些时日,就算他立马写信让人快马加鞭地送出去,战事恐怕早就开始了。

但细细一想,这里头没准还有些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