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冲他微微一笑,握住他的手。
姜济显现在衙门,老爷子问:“你观老二现在比起在宋州做知府,如何?”
“忙得多了。”姜济达叹一声,“最先刚刚上任,总有人相请,衙门又事多,我看着都心疼,叫厨房多顿些补汤与他喝。”
老太太叹一声,拿帕子擦眼睛,作为母亲,自然更是心疼了。
众人到得上房,先坐下。
姜济达叫人上茶,并说起各处院子的事情,都是他与姜济显安排好了的,最大的一处三进院子给二老与姜秀住,旁的两进院子,各带东西跨院的,两兄弟一人一处,姑娘就住在跨院里,旁的还有单独的院子,便是给姜辞姜照等人住了。
二老连连点头,也不曾反对,因原先就是这般安排的。
等到家具差不多陆续抬进去,他们各自去了住所看。
姜蕙跟宝儿一人住一个跨院,东边阳光好一些,姜蕙就让给妹妹了,她自个儿住西跨院,也是喜气洋洋的。
稍后,姜济达他们又去买些必要的家具。
这几日府里都很忙乱,但也没有她们姑娘家的事,如今还无女夫子教导,几人甚是清闲,成天的在一起吃喝玩乐,老太太都说野的不成样子。
眼见乡试在即,姜蕙才紧张起来。
她虽然总劝姜辞不要辛劳,可心里哪里能不期待呢,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不过就是为此罢了,若是失败,她都替他心痛。
故而一大早,她就起来了。
长辈们都聚在上房,今日姜辞姜照都要去乡试的,不过姜照年纪小,众人指望不大,姜辞就不一样了,那是他们姜家又一个希望。
只有男儿们一个个都立起来了,家族才能长盛不衰,不能说只靠一人的。
老爷子亲自上去给姜辞整理了一下夹袍:“阿辞,一定要好好发挥,祖父相信你定然能考上的,给咱们姜家祖上争光!”
姜辞面色郑重:“孙儿定不负众望。”
姜济显没有给这个侄儿压力,笑一笑道:“阿辞,莫要紧张,考不考得上无甚,男儿家不怕重来,尽力便是了。”
二叔是他心中的楷模,姜辞面露感激之色。
众人都说了一番鼓励的话,眼见他们要走,姜蕙急着上前:“哥哥,我也送你去。”哪怕只是送到考场门口,她也满足。
说完回头看着老太太。
老太太笑道:“你们兄妹情深,送就送罢。”
姜蕙一喜,连忙谢过老太太。
因姜济显要去衙门办公,故而也只姜济达去送,几人出来,姜济达与姜辞,姜照道:“吃喝都在里头,你们要小心身体,另外,东西恐不干净,少吃点,我听闻有人吃了拉肚子,最后考都考不成了。”
姜辞笑起来:“好,那些荤得我就不吃了,反正也就几日。”
姜照嘿嘿一声:“可能还很难吃,我也不吃。”
说话间,几人上了马车,前往考场。
不用说,这日定是拥挤得很了,乡试可是聚集了全国所有有意考举人的秀才,门口真算得上人山人海。
姜辞看马车也不好走,与姜照一起下来:“咱们便进去了,阿爹,阿蕙,你们回去罢。”
姜蕙仍坐在车里,只车的帘子是掀开的,她看着他道:“哥哥,你……”
不知为何,忽地想起上辈子的事情,语声哽咽。
“我知道,阿蕙。”姜辞明白她要说什么,冲她笑一笑,与姜照转身走了。
姜济达看着二人背影,叹了口气:“阿蕙,你瞧瞧这么多人,要考上还真难呢。”
姜蕙伸手拍拍父亲的手:“哥哥那么刻苦,便是这次考不上,下回也得考上的!”
二人正说着,旁边停了一辆马车,传来姑娘的声音:“哥哥,你要好好考呀,莫枉费我叫人做了这么多好吃的,还给你去进香呢。”
这声音很是娇柔,也是在叮嘱哥哥的,姜蕙往外一看,正巧那车里的姑娘也看过来,目光一对上,那姑娘冲她一笑。
很是友好,姜蕙倒不好冷冰冰的一点不理人,当下也笑了笑。
谁知那姑娘的哥哥走了,她竟与她说起话来:“你也来送你哥哥的不成?”
“是。”姜蕙回答,很简短,她本来就不爱随便搭理人。
那姑娘妙目落在她脸上,只觉她一张脸生得美艳极了,忍不住夸赞道:“你长得真好看呀,比兰兰都长得好看呢。”
“兰兰?”姜蕙但凡听到兰字,总有些敏锐,挑眉问道,“这是谁?”
“你竟然不知?”那姑娘惊讶道,“是卫家二姑娘卫铃兰呀,她是我好友,你莫非才来京城?”
姜蕙嘴角露出一抹冷笑,阴魂不散啊,在这儿都能听到卫铃兰的名字,她承认:“我是才来京城,倒不知你是哪家的姑娘?”
“我叫沈寄柔。”沈寄柔笑道,“你叫什么?你我在此遇到,也算有些缘分,下回我请你来家中玩。”
她生得一张满月脸,眼睛也圆圆的,极是娇俏可爱,令人欢喜,性子看起来也很好。
只姜蕙听到她的名字,心里一惊,这不是上辈子,穆戎那悬梁自尽的前王妃吗?她面皮子差点抽了一下。
这下可好,前王妃,继王妃,她一个不拉的都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