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决战玄武门(四)(2 / 2)

篡唐 庚新 1902 字 4天前

那种情况下,薛仁杲自然不敢去找李言庆。

随后正逢李轨造反,李玄霸率部出征武威,薛仁杲兄弟于是就隐姓埋名,投靠在李玄霸帐下。

只是,二人在李玄霸帐下并不得意。

李玄霸看似重视二人,却又处处对二人提防。

按道理说,薛仁杲和薛仁越立下的战功,足以令他二人超过梁师泰的地位。

但梁师泰却始终是赵王府的第一武将,甚至比他们更晚归附李玄霸的侯君集,也爬到了他兄弟的头上。

在这种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李言庆的一封书信,突然出现在两人的面前。

时李言庆尚在岭南,不过在书信中,对二人的处境做出了一个分析。毕竟薛仁杲有过自封为王的经历,李玄霸哪怕是看重他,也不可能对他兄弟完全信任。李言庆在信中说,让他们暂时忍耐一下。不出三载,关中必有事由发生,到时他希望薛仁杲兄弟能站在他的一边。

果然,在武德七年,发生了杨文干之乱……薛仁杲兄弟本以为李言庆所说的事由,指的就是杨文干之乱。

可是当他兄弟随李玄霸抵达长安后,却发现这情况,绝非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对李言庆,薛仁杲从小就很佩服。

不过以前他佩服的是李言庆的狠辣和勇武,而现在,他则佩服的则是李言庆的算无遗策。

其实,姚懿攻打渭南,只是一个幌子。

真正的目的,就是要薛仁杲出来,然后设法领李言庆混入长安。

秦琼和程咬金的出现,说穿了也只是一个意外而已。李言庆之所以会带他二人一起行动,则是希望借由二人之手,来获取天策府残余力量的支持。毕竟,李世民虽然死了,可天策府的力量尚存。李玄霸也不敢轻易大开杀戒,所以在朱雀门之变发生以后,只杀死了王通等一干谋臣。秦王妃温氏一脉,李玄霸并没有去祭起屠刀。毕竟温氏一族是大唐开国元勋,是山西豪族……而温家三兄弟在士林中享有清誉,令李玄霸投鼠忌器。

从这一点上来说,李玄霸比历史上的李世民要温柔许多。

至少他没有去霸占李元吉的老婆,也没有强令太子妃和李建成划清干系……当然,这也许和李玄霸还没有获得正统之名的一个作秀。但不管怎么说,李玄霸对女色方面,还算是保持着几分克制。而不是像李世民那样,杀了李元吉之后,就急不可耐的把弟媳妇纳入自己的后宫之中。不过,李建成也好,李世民也罢,家眷都被李玄霸囚禁了起来……——————————————————————————李玄霸的心情算不上太好。

薛仁杲驰援渭南,不成想在渭水河畔遭遇姚懿的伏击,五千精兵几乎损失殆尽,最后只好带着一部分残兵败将逃回长安。

可是李玄霸没办法责怪薛仁杲……薛仁杲只是一员战将,而不是一名智将。

事实上,他麾下四大将中,除了侯君集之外,包括梁师泰在内,都是善于冲锋陷阵,而不知运筹帷幄的主儿。可惜,侯君集现在驻守冯翊,以保证长安城侧翼不受任何袭扰。

而姚懿又是个足智多谋的主儿!

早在大业末年,他就追随李言庆建立赫赫战功。

只因为他是李言庆的人,所以归唐之后一直备受压制。当时李世民执掌尚书省,而都畿道大行台屈突通又是李世民的人。李言庆在去了岭南之后,李世民拉拢未果,于是对姚懿进行了强力打压。四年过去,姚懿一直呆在熊州总管的位子上,没有任何变化。

而现在,姚懿终于找到了发泄的机会……一个姚懿,李玄霸或许还不会畏惧。可是姚懿背后,还有一个李言庆,李玄霸就不免感到忧虑。

朱雀门事变之后,天下振荡。

并州刺史李艺蠢蠢欲动,幽州总管徐世绩,辽东抚慰使杜如晦,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

最让李玄霸感到窝心的,还是江南西道总管李道玄,公开表明了支持李言庆讨伐长安的态度。这样一来,也使得李言庆再无后顾之忧。而后舒州总管苏定方,衢州总管谢映登,洪州刺史房玄龄、荆州总管窦轨,似乎都表示了对李言庆的支持,李玄霸如何不慌。

他手中最大的一张牌,就是李渊。

可如果李渊不吐口,李玄霸势必无法名正言顺的平息混乱……在薛仁杲败回长安之后,李玄霸旋即下令,命薛仁杲和梁师泰加强对长安城的防卫。

同时李玄霸也急不可待的等着李渊的回应!

在李玄霸看来,李渊最终肯定会支持自己……但究竟是什么时候才会吐口呢?莫非真的要等到李言庆兵临城下,李渊才会点头吗?

怀着这焦虑的心情,李玄霸这两天都没有休息好。

好不容易躺下来,宫中突然传来消息:陛下已经清醒,命赵王即刻进宫面圣。

宇文士及一直待在李玄霸的身边,接到消息后,就立刻将刚刚睡下的李玄霸从梦中唤醒。

“恭喜千岁,贺喜千岁!”

宇文士及兴奋的说道:“陛下主动召见千岁,看起来是已经做出了决断,千岁可高枕无忧了!”

李玄霸本来有些昏沉沉的脑袋,在这时候也清醒了许多!

是啊,父皇在这个时候召见自己,岂不是说明他已经决定了,要力挺自己吗?

想到这里,李玄霸顿时兴奋起来。

“来人,备马,孤立刻进宫!”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