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2 / 2)

全民大学霸 神经有病 4307 字 1个月前

这也正常,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他在科技部用的精力多一点,放在其他领域的精力势必会减少。而且蛋糕就那么大,他少一点权限,就意味着别人多一点权限。

再加上科技部的专业性,管理者必定是熟悉科研领域的内行人。

华国是世界上古人类文明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人类文明的发展,在远古时代,萌芽状态的科学技术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的制作和发展。而生产工具的制造和发展也构成了早期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华国的先民,到公元纪元前后,大致上依次完成了上述三个时代的过渡。

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使用打击的方法制造各种石器,而没有任何进一步加工。到目前为止,华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几百处,在这些遗址中发现了用火的证据,比如京城人遗址的灰烬的堆积层厚达6米。此外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也开始制造并使用骨器、绳索。

我们的先民大约是在距今约1万年前左右,从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是:出现了经过加工的、更加合用并有锋利刃口的磨光石器。由于可以在石器上钻孔而创造了绑扎得更好的带柄石器(斧、耙、锄等),还发明了制陶技术(又一种火的应用技术,熟食以及各种器皿更加多样)。此外弓箭普遍使用,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甚至已经开始酿酒。

华国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就已经开始出现铜器。商代中期以后华国的青铜技术逐渐成熟。青铜工具和大规模奴隶劳动的使用,使社会劳动分工进一步得以实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甲骨文、金文的出现和发展,使华国进入了有文献可考的历史时代。文字的出现使得文明发展大大地加速。

春秋战国时代,对中华文明史讲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的同时,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思想等等都在快速的发展。社会思想方面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学说争论的重心,乃是社会秩序如何变革以及道德观、**观、价值观等等如何规范。在诸子百家思想当中,涉及到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内容则不是很多,例如对后世曾经具有长期影响的儒、道两大家,他们的思想并不很重视科学和技术。相反,我们却可以说他们大都是轻视甚至可以说是反对科学技术的。

首先儒家讲的“六艺”,道家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虽然他们都谈到了“天人关系”,但他们大都是要人们顺从天意,很少要求人们应该对天、地、自然界的实质进行科学意义上的研究。实际上,也可以说先秦诸子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关心都是比较缺乏的。虽然在《孟子》那里可以看到“苟求其故,虽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之类的话,但是《孟子》思想的中心并不是提倡人们应该利用“苟求其故”的精神去进行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孟子》思想的中心还是讲究“性善”、“性恶”的**学说,以及讲究“王道”、“霸道”、“民为贵”等等政治思想,探讨人们应该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其次,在诸子百家的显学之中,特别是儒、道两家,不仅缺乏关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研究,而且可以说他们对此都是持比较反对态度的。儒家把它们看成是“奇技**巧”,认为纣之所以失天下就是因为他“作奇技**巧以悦妇人”,还说“作****、异服、奇技、奇器,杀”,并认为“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二事、不移官,出乡不与士齿”。由此可见科技工作者的地位是很卑贱的,而且不时还有被杀头的危险。而道家则认为:“人多利器,国家兹昏;人多技巧,奇物兹起”;“常使民无知无欲”;“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再次,儒家认为“玩物丧志”、“君子不器”,鼓励君子要追求“大学之道”,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等说法。道家也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等等。他们所追求的“道”,大都属于精神境界、**道德的范畴。

第四,战国以后的华国社会,儒家一直处于统治者的地位。统治者心里也明白,在治理国家方面,单单只是一味的追求思想意识、**道德也还是不够的,也还有必要解决国计民生的问题。这也就是儒家传统思想中“经世致用”的思想。而“经世致用”思想的提倡,又在于是为了统治者“长治久安”状态的维护。这一思想并不能形成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推动。虽然如此,但它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终归还是有好处的。但是单单是依靠“经世致用”的思想来发展科学技术,那恐怕还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春秋战国时期,诸家蜂起,百家争鸣,名家辩学很是发达。这种争鸣对学术的发展(包括科学技术在内)是有利的。在其后的华国历史进程中,也是如此。

在先秦诸子百家之中,相对的说,墨家则是比较重视科学和技术,而且同时墨家还对古代的逻辑学方面的发展有所建树。但是墨家的这许多建树,其目的也并不是为了自然奥秘的探索和对各种技术的深入研究。它们乃是为了贯彻墨家的政治主张——“尚贤”、“上同”,“节用”、“节丧”,“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兼爱”、“非攻”等五组、十大主张(“十事”)来服务的。而且墨家并没有像儒家和道家那样得到持续的发展,秦汉以后几乎成为“绝学”,在社会上也较少具有什么影响力。当然这并不排除它的某些思想、它的某些论辩方法被儒、道两家所吸收。

总之,在战国时期形成的上述思想长期地影响着其后的华国社会,中华文明对社会**、秩序等问题的关心,超过了对自然现象的理论探求。

两汉时期,从社会经济形态、国家型制到官僚体系,甚至它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识形态政策,都无不成为其后持续大约二千年历朝历代封建帝国所效法的模式和样板。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是如此。科学技术的许多门类,大多是在两汉时期,定下其后影响悠久的模式并且出现了实际上是为后世树立了样板的各种著作。

汉武帝时期编制的《太初历》,通过西汉末年刘歆编制的《三统历》,在《汉书·律历志》中记录流传下来。《汉书·律历志》以及其中所录载的《三统历》便成为其后历代《律历志》以及历代各种历法的模式和样板。阴阳合历的模式,其中包括了气、朔、闰、交食、五星、晷漏等完备的具有华国特色的体系。这种历法的基本模式、框架一直被遵循下来,甚至在西方近代历法已经传入的明清时代(《大统历》、《时宪历》),也没改变。数学方面则出现了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为主要目的、以《九章算术》为模式范本的体系。医药学方面,形成了以《内经》、《伤寒论》为代表经典的医学理论,和以《神农本草经》为代表的传统药物学体系。地理学方面形成了以《汉书·地理志》代表的疆域地理志的体系,成为后来历代正史中的《地理志》所遵循的模式。此外在地图绘制、建筑,还有制瓷和造纸,这些造福全人类的发明,也都在汉代形成其基本模式的。

对华国后世产生久远影响的各个学科的体系大都在汉代形成,这与汉代政治上大一统局面的出现,虽然还不能说其间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大一统作为时代的潮流,时代的趋势,也不能不对各个学科体系的形成施以时代的社会影响。人们开始总结先秦以来各个学科所积淀下来的知识和经验,继往开来,形成了诸多学科自身发展的体系。正如明末思想家顾炎武所说:“汉兴以来,承用秦法,一至今日者多矣。”

秦汉以来,由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设置了天文、农、医、建筑、水利、冶铁以及各种手工业的管理机构和各级官员。科学技术的发展,几乎完全被控制在这些机构和官员的手中,形成了官办、官营的局面。

这些管理机构和管理官员的设置,对新技术的快速推广起到良好的作用,它可以使农耕、钢铁、土木建筑、漆器制造等技术迅速在全国各个地方推广开来。由于财力、物力、人力都“雄厚”,这时可以兴办比较大的项目和工程。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瑟曾经议论道:“在技术创造性方面,古老的华国官僚社会当然比不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但它却要大大胜过欧洲封建社会或希腊奴隶社会。”汉初的数学家张苍、耿寿昌,著名科学家张衡以及对造纸术进行过重大改进的蔡伦,都曾是这样的官吏。其他如天文仪器的制造、水利工程的修建、东西两京的都市建设、宫廷和皇家园林兴建、两汉长城的整备、隋唐时期南北大运河的开通等也都无不仰仗官办官营的优势。

但是官办官营的缺点也是十分显然的。其最明显的缺点便是不计成本,形成对材料、资源、人力的浪费,甚至虚报产量,或是盲目追求数量而不顾质量。再有官办官营往往是产生贪官污吏的温床。西汉中晚期,在冶铁官营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不少的弊病:“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不给民用,民用钝敝,割草不痛。”而且还会出现“铁器苦恶,价贵,或强令民买卖之”的情况。

第965章 科技部(中)

“吴帅,今天怎么能麻烦你陪我一起上任,让刘主任陪我过去就好!”

赶往科技部的路上,王宁对身边的老人说道。

老人精神矍铄,身材高大挺拔,头发打扮的一丝不苟,如果不知道的人,肯定不会想到眼前的人竟然是六十多岁的老人,而且还是一位执掌华**区的最高负责人之一,吴副帅。

在华国这个体制高于一切的国家,最高领导的权利至高无上,拥有最大的权利,执掌军队与国家。当然,这个权利是最高领袖的,但是,最高领袖不可能参与到各个部门的建立之中。

尤其是军队,军队是一个很严肃的部门,即便是最高领袖也不会随便参与,他除了掌握整个军队之外,领袖不会参与日常管理。

在平常,军队自然由其他负责人管理。

除了最高领袖这位领导之外,军队还设有一正三副的元帅职位,四位元帅则是整个军队实际上的最高负责人,而吴副帅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军队的负责人之一,不管是军队中,还是在华国整个体制中,吴副帅都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影响力。

吴副帅这么高的职位,主动要求陪着他一起上任,王宁还是有点紧张的。

能不紧张吗,自己不过就是去新部门报道,随便跟原部长进行一下交接事宜,按照惯例,他这种副部级别的领导,一般是正部领导陪同上任,比如说总部中的刘主任,他应该陪同王宁上任,结果临出发之前,刘主任换成了吴副帅,即便一下子达到了顶点。

这种情况相当于出三个一,对方直接用王炸压死一样。虽然不算大炮打蚊子,确实还是有点浪费。

“怎么能说麻烦呢,你可是要执掌咱们的科技事宜,是咱们国家科技崛起的希望,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吴副帅笑呵呵的说道,没有一点身居高位的威严。

吴副帅确实不可能会在王宁面前保持威严,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王宁此次去可不是走马上任那么简单,成为科技部的实际负责人之后,王宁的身份有了根本上的不同。

走出这一步,王宁就从科研工作者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实际上的级别,在整个体制中就有了地位。

确实,王宁原先享受着很高的待遇,可能连一些国家领导人都比不上他。但是,他所拥有的权利跟很多大佬相比是没法比较的,撑死了,原先的王宁也不过是普通科学家,即便他的成就再多,在很多人眼里也只是技术人员,根本没有太大的权利。

为什么他让人害怕,让人担心,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为王宁,而是在王宁身边慢慢聚集的一群大佬,以及在身后支持他的人,那些才是让很多人担心的根本。

至于王宁,抱歉,不过就是一个技术人员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而走出这一步之后,他就正式拥有了级别,在整个体制之中有了一席之地。这才是对王宁最大的改变,好比普通人突然从白身变成高官一样,王宁的身份顿时截然不同。

当然,王宁级别的变化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惊人,从白身到高官确实是很大的蜕变,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而对于吴副帅来说,级别的变化还真的不算什么。

以吴副帅的级别,整个体制中超过他的屈指可数,算一算估计也只有坐在主席台第一排的几个人的排名在他前面,如果算上某些潜在影响力的话,他的影响力绝对是前十的存在,不管在哪个体系中,都是当之无愧的超级大佬。

在这种大佬面前,副部级只能算是刚刚进入他的眼睛,可以被他认识,还达不到被他重视的程度。他之所以愿意陪着王宁上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王宁掌握的部门很重要。

领导上任也是有级别要求的,基本上不会超过职位的一个等级。比如说处长,一般是副厅长陪着上任,市长是副省级别的领导陪着上任,按理来说,王宁这种副省级别的部长肯定是正部级别的领导陪同上任,根本用不到无法这尊大神。

吴副帅之所以愿意出马,还是因为王宁以及科技部的原因。

科技部这种部门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没有太大意义,甚至对体制中很多领导来说也没有太大意义,他们平常处理的都是地方上的事情,跟科技部之间打交道的机会很少。最多遇到某些事情,项目的时候,会从科技部借调几个人担当顾问或者专家,平常基本上不接触。

军队不同,如果说军队四个部门是军方重要组成的话,那么,科技部无疑是整个军队的长矛,盾牌。没有科技部支持的话,他们就无法获得强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