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院回来之后, 天兴帝就很少再让薛夷光处理太多的事情了,薛夷光自己也清楚随着她肚子越来越大,有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处理, 所以薛夷光也不强求, 她就当自己歇产假了。
毕竟有很多事情她实在是精力不足,而且她又生怕自己因为精力不足做出什么错误的决定,薛夷光便开始交给天兴帝和下面的官员去做, 人有时候不能太过集权, 也要学会放权,放权是很重要的一点, 各司其职方才是真正的效率。
当然随着产期的临近, 周太后担心儿媳,已经回到了宫中, 安国公夫人不放心女儿, 一开始每隔一日都要入宫一次,后来等到临近产期的时候,天兴帝怕妻子生产的时候出事, 便连安国公夫人也接进了宫中照顾薛夷光, 即便妻子和周太后亲近,但是婆母和母亲总是不一样的, 天兴帝怕妻子受委屈, 也怕妻子出事, 一切都准备妥当, 等待薛夷光生产。
比起紧张的天兴帝等人, 作为孕妇的薛夷光倒是并不紧张, 她每日还是照常起来, 即便身子再笨重, 也坚持每日散步,作为医者,薛夷光十分清楚什么对身体好。
为了安心备产,薛夷光在临近生产前一个月就将手中的政务都暂时交出去了,每天她倒是也不闲着,看看书,练练字,或者是画些画打发时间,她还给尚未出世的孩子画了后世的幼儿图册,甚至还写起了故事书,设计了积木等孩子的玩具。
作为父母,总是想要给孩子最好的,在身份地位上,甚至是物质条件上,天兴帝和她都能给到孩子最好的,但是薛夷光更重视的是精神方面的教育,作为一个接受现代教育理念的人,薛夷光对大魏的教育方式有赞同的方面,也有不赞同的方面,她需要的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所以图册,画书等等现代孩子都有的东西,薛夷光也想要给孩子早早地准备起来,很多时候,薛夷光都清楚自己接下来的规划,因为她接下来如果投入到大魏的政事上来,她虽然每日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但是却不可能还有时间去画图册,写故事本子。
可以说一个怀孕期间,薛夷光基本上将孩子启蒙正式进入学堂前所能开发思维的东西准备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她会在坐月子和哺乳期间陆续备齐。
孩子一生的成就,先天的智力是一方面,但是后天的教育占了更大的比重,所以在教育上薛夷光从不吝啬投入自己的时间。
这期间,天兴帝也跟着薛夷光一起准备这些东西,很多给孩子的东西都是天兴帝亲手做出来的。这段时间,天兴帝也更多的了解了薛夷光的前世。
其实,薛夷光一开始准备这些东西的时候,天兴帝觉得没必要,因为作为一个在大魏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储君,天兴帝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多的集中在孩子启蒙之后,他从未想过搭积木也能培养孩子的思维。
同时,天兴帝也意识到自己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个体贴的丈夫,未来也是个好父亲,但是听完薛夷光对前世的描述后,天兴帝才知道他的做法不过是后世万千父母都会做的,一时间天兴帝心中有些羞愧,他看到妻子给自己定的计划,以后无论每日再忙,都要陪伴孩子一个时辰,天兴帝也默默地给自己定下了这个规矩。
父母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样的,母亲的陪伴重要,父亲的陪伴也重要,他知道妻子一直想要给孩子一个健全温暖的家,他也努力去做到这点。
他说过他不想让妻子生太多的孩子,最多两个,所以这两个孩子他一定要养好,这些孩子可能是大魏未来的储君,在储君上,天兴帝绝不会吝啬时间,在孩子身上,天兴帝也不会吝啬父爱。
这日,薛夷光靠在榻上翻读翰林院新送过来的关于桥梁修建方面的书籍,颜女官走过来问道:“娘娘,要不要用些膳食?”自从怀孕以来,薛夷光的胃口倒是好了很多,不过薛夷光也有意控制,她身为医者,自然知道暴饮暴食不好,对食物的把控和吃饭的时间都有规定,如今也到了下午加餐的时间了。
“不要多,用些粥就好。”薛夷光也觉得微微有些饿了,点头道。
颜女官应是,随后送上来一份鸡丝粥,许是因为怀孕的缘故,原本薛夷光对粥并不挑剔,但是现在倒是喝不惯甜粥了,反而喜欢咸粥,这鸡丝粥是薛夷光最近比较偏爱的,用鸡丝和青菜一起和碧梗米熬制而成,咸香软糯,薛夷光极为喜爱。
用了大半碗粥后,薛夷光就觉得肚子有些痛不舒服,虽然没有生育过,但是作为医者,薛夷光对生产还是比较了解的,她知道从一开始的不舒服到生产要有好长一段时间,从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不等,甚至一天一夜的也有,而且生孩子是一场体力活,即便薛夷光认为自己体力不错,但是也需要能量供给。
所以,薛夷光一边吩咐颜女官准备生产的东西,一边继续喝着粥,看着颜女官一脸惊慌地让人去通知天兴帝等人,一边指挥人去偏殿将太医和稳婆进来,因为薛夷光临近生产,所以整个太医院和稳婆这几日都时刻在偏殿中待命。
不过,薛夷光倒是不忙,她甚至对颜女官道:“我要沐浴。”她喜洁,而且生产完后肯定是要坐月子的,想想大魏的规矩一个月不沐浴什么的,薛夷光坚定地要在生产前洗个澡。
颜女官想劝,但是也知道薛夷光喜洁的性子,只能让人将浴室里烧得暖暖的,亲自小心地伺候薛夷光沐浴。
等到天兴帝,周太后和安国公夫人来到的时候,薛夷光已经沐浴完出来了,安国公夫人心中着急,现在哪是沐浴的时候,不过她也知道现在不是训斥女儿的时候,只能叹道:“你这性子也是该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