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凄迷,莫残慌不择路的穿行在冷杉林中,根本辨不清方向,只能沿着一条林间小路往前行。不知走了多久,耳边响起了汨汨的流水声,淡淡的月光下,一条溪流挡住了去路。
这大概就是神农溪了,听苗堂主说过,沿溪水上行是去神农架的路,顺流而下就到官渡口码头了。
莫残蹲在水边,掬水洗了把脸,然后坐在一块青石上歇息。
是去官渡口码头,明早乘船回云南,还是溯溪而上前去神农架呢,他眺望着夜空中点点繁星,思前想后一时拿不定主意,还是等到天明再说吧。
一阵倦意袭来,于是便和衣躺在大青石上睡着了。
东方破晓,“嗨,嗨哟哟,嗬嗨嗨……”一阵高亢浑厚的号子声由远及近,莫残猛然惊醒。溪流中,七八个浑身**的汉子肩挎纤绳,正拖拽着一条“豌豆角”形的木船艰难的跋涉着。
“一根纤绳九丈三,父子代代肩上拴。踏穿岩石无人问,谁知纤夫心里寒哟,嗨哟哟,”为首的纤夫发现了莫残,停下号歌,嘴里喊道,“喂,小娃儿,怎么一个人呆在这里,你家在哪儿?”
莫残揉了揉眼睛,望着这些一丝不挂的汉子们,惊奇问道:“大叔,你们怎么都不穿衣服?”
那纤夫约莫四十多岁,古铜色的皮肤,肌肉强健,闻言笑将起来,说道:“我们是纤夫呀,当然打赤膊啦,看来你这娃儿不是本地人。”
莫残见那纤夫面善豪爽,于是答道:“我是进山来采药的,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去沿河渡镇送货。”
莫残朝船上望去,舱内装着些油盐酱醋的坛子和一袋袋的粮食。
“神农架还有多远?”莫残问。
“百多里吧,过了沿河渡,沿溪水一直北上,就到神农架南坡了,你一个小娃儿可去不得。”那纤夫好心告诫道,然后又拉起纤绳,“嗨哟哟……”喊着号子,一步步艰难的在溪流中前行。
望着纤夫们强健的背影,莫残仿佛增添了信心,于是脱下鞋子放入包袱,卷起裤腿跳进了溪水中,尾随着他们而去。
千百年来,神农溪的纤夫们都是**着身子拉纤的,因为水流湍急,打湿后的土布衣衫紧贴在身上,不但阻碍肢体的活动,也极易擦伤皮肤。
莫残还没走出多远,浑身衣服便已经湿透了,无奈只得如纤夫们般脱去衣裤,一丝不挂的跟在了后面。
清澈的溪水飞溅到身上,又凉又爽,莫残感到十分的惬意。
“喂,要过河喽……”远处传来女人清脆悠长的声音。
莫残望过去,岸边有姑嫂二人背着竹篓,正在向纤夫们频频招手。
两名年轻的纤夫放下纤绳走去岸边,各自背起一人趟水渡溪,举止落落大方无邪,就如同这山水一般朴实自然,令莫残大为惊讶。
“瞧,后边还有一位小纤夫呢。”那小姑咯咯笑道。
莫残脸一红,下意识的背过身去,惹来纤夫们一阵爽朗的笑声。
先前的那位中年纤夫走过来问道:“小娃儿,你真的要去神农架采药?”
莫残点点头。
“坐到船上来吧,带你去沿河渡。”那纤夫伸出强壮的臂膀,托起莫残放到船上。
“嗨,嗨哟哟,嗬嗨嗨……”峡江号子又再度响起。
沿河渡是一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镇,民风淳朴,那位中年纤夫郜老大就是本地人。
黄昏时分,船停泊岸边,纤夫们都穿上了衣裤,有商家伙计前来卸货。清点完毕后,大伙去小酒馆饮酒,郜老大则带着莫残回到了自己家。
山脚下有两间草房,屋前一片小菜园,门槛上伏着一条老黑狗。郜老大家中三口人,孩子名叫山儿,自幼瘫卧病床,是夫妇俩多年来纠结的一块心病。
“这娃儿叫莫残,从云南来的,想去神农架采药。”郜老大告诉婆娘。
“那可不行,年前有采药客结伴上山,结果只回来一个人,还吓得疯疯癫癫的,真是可怜。”那婆娘说道。
“莫残,听见了吧,成年人结伴而去都回不来,何况你一个娃儿,明日下水放排,还是送你回去吧。”郜老大劝慰道。
“他们是被山鬼抓去了么?”莫残问道。
郜老大闻言一笑:“都只是传说有山鬼,可并没有人亲眼目睹,或许是见到过的人都被吃掉了吧。”
吃饭的时候,婆娘聊起这两天从下江宜昌府来了一伙采药客,住在镇上唯一的那家福来客栈,与以往不同的是都带着刀剑弓弩等兵器。
莫残想了想,说道:“我可以去和他们搭伴,只要不进入深山老林,就在边上采点药也行。”
这伙采药客有兵刃在身,莫残跟着同行毕竟要安全许多,郜老大寻思着。
晚上,莫残和山儿共睡一张床上。那孩儿骨瘦如柴,眼窝深陷,令人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