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2 / 2)

这次测试陈焕之是拿它当决赛一样认真对待的, 刘鑫源还特地领她到了有电子计时仪的田径场测。

刘鑫源充当发令员的节奏对陈焕之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在过去两个月里她每天都要听上一两次, 因此她开启初级快速反应的时间几乎只比发令枪响提前0.1秒,因为没有用感应起跑器, 刘鑫源不知道她的起跑反应时间是不是缩短了,但肉眼可见她的前十米速度显著增加。

刘鑫源看她跑着就开始皱眉头,跑完了一掐自己秒表, 8秒08,再跟电子回传的成绩一对照,果然,电计7秒84。

陈焕之跑回来问他,“教练,我这个成绩大概什么水平?”

刘鑫源没好气,“你觉得呢?”

陈焕之咧咧嘴,“挺糟糕吧。”最少是冠军无望的那种糟糕,跟7秒19差距太大了。她有点疑惑,“我明显感觉到我这次起跑反应变快了,甚至一开始加速也快,但是后来加速的速度反而变慢了。”

按说不应该,她起跑反应这次绝对是前所未有的短,也许还是比不上那些经年训练的运动员,但是0.16秒左右是有了的,而且她起跑后在重心前移的前三步就取消了初级快速反应的效果,切换了初级冲刺,强大的爆发力应该能更好地给她提供蹬地力量,让她快速进入加速跑阶段才对。

但事实上她自己却觉得加速到最高速度所用的距离更大了,也就是她的加速速度变慢了。

刘鑫源一时也看不出怎么回事,只能一吹哨子,“再来一次。”

他也不怕麻烦了,把感应起跑器也装上,让陈焕之再跑一次。

这次陈焕之又换了个策略,她把初级快速反应在起跑后蹬离起跑器的一瞬间就取消,然后靠自己完成蹬摆、重心转移、加速跑的全过程,等跑出去二三十米速度提得差不多了再开启初级冲刺,在技能的有效时间内冲完全程。

这次是7秒73,而且起跑反应时间0.152秒,可以说终于是个合格的反应时间了,整体速度也一下子提高一大截,但仍然不够看。

刘鑫源阴沉个脸去叫助理教练来架设了高速录像机,多的不用录,就录起跑后二十米这一段,然后跟陈焕之说,“像第一次那样跑一次,再像第二次那样跑一次。”

连续高强度跑完四次全程,陈焕之真是累得够呛,后面两次成绩基本就不能看了。但她在一边休息的时候刘鑫源把录像放电脑上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倒是真找出了原因。

“你第一次那种跑法,起跑后的加速阶段用力过猛了。”刘鑫源把画面定格,指给她看,“看到没有,摆臂这个角度、膝盖这个角度,动作都僵硬了,你太想尽快达到最大速度了,但是用力过猛导致动作不到位,反而造成了你比平时更晚达到极限。第二次,”他切换了一下屏幕,“开头这段你就像平时那个跑法一样,起跑后先按照自己的节奏调整重心和身体姿态,然后加速到途中跑这样,从40米左右开始,一路加速到底。”

刘鑫源沉吟着不知道该怎么说明白,陈焕之却明白了,“我是不是加速太慢了?”

平时跑100米,一般我国的顶尖女子百米运动员加速节奏都是在40米左右达到最高速度,然后保持40米左右,最后20米因为速度耐力跟不上,速度略有下降,然后跑完全程,比如苏圆圆,她属于个子矮步频快的选手,不管是起跑后的重心转移还是姿态调整都比高个子快,因此配合她超乎常人的爆发力就能带来更早的爆发点,据刘鑫源比赛的时候在看台上观察,估计她在30多米的距离就能达到最高速度,但也因此她后程速度下降明显,速度耐力比陈焕之还差。

理论上讲,最理想的速度曲线应该是尽快加速到最高然后一直保持最高速度到结束。据说世界纪录保持者、美国的乔伊娜在巅峰时期就是这样,甚至她可以全程加速的。

而陈焕之,她如果不开初级冲刺,达到最高速度的距离就得到50米左右,单只这一项已经比同等级的选手都要弱,但好在她开了初级冲刺之后可以在技能生效时间内一直保持加速状态,才凭此战胜苏圆圆这等好手。

但这里又暴露出来一个技能时间延长后的问题,就是当她起跑后还没有调整好身体姿态时,过强的爆发力会导致她动作僵硬难以发挥本应有的速度,也就是说如果她要开初级冲刺,只有在最少30米后,身体姿态调整好了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也就是说,我需要适应自己爆发时候的力量强度,在姿态调整的时候就做到流畅地加速?”

刘鑫源摇头,“不是,这说明你不适合跑60米。”然而陈焕之速度耐力弱,那样的高速爆发能力虽然现在有所加强但也不过只能持续短短几秒,同样不适合跑200米,也就是说,“专心跑你的100米吧,室内比赛你要去也可以,但是就别报太大希望了。”

陈焕之不服气,“苏圆圆比我更适合吗?”

“不是,苏方方更适合。她们姐妹俩技术特征很像的,包括身体条件,苏方方虽然在亚洲女子100米都不算顶尖,但是号称前50米无敌,而且得过世界室内田径赛的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