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入场(2 / 2)

聊斋仙境 力福海 1195 字 14天前

刘邦的功臣陈平,原先是魏王咎手下的小吏,因为长得英俊潇洒,坊间传言他跟嫂子通奸。但刘邦根本不在乎这些,第一次见面就给了高分,直接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令樊哙、周勃等十分羡慕嫉妒恨。西晋的美男子潘安,20多岁在太学读书,成绩一般般。权臣贾充负责察举,给他加了“皮相分”,转眼就做了高级参谋。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但问题是这长相不仅有加分,历史上因皮相被扣分的人,也不少。凤雏庞统有才,长得却磕碜,浓眉掀鼻、黑面短髯,面试时,被刘备扣分;西蜀名士张松,是个小个子,其貌不扬,曹操也给了零分。

宋制承于唐,而唐人科举考试。考试成绩只是选拔标准之一。所谓“身、言、书、判”四项标准中,“身”排第一,体格相貌依然是加分首选。书面成绩相同的考生,谁能踏上显贵之路,很有可能和相貌有关。中唐名臣卢杞就是因为相貌不够帅,常被人取笑。其实他的出仕源于祖荫,其父祖辈都做过宰相。

唐代大诗人罗隐,书读得好,著述颇丰,可是从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开始,连续七年应进士试,总是名落孙山。相传当时宰相郑畋的女儿特喜欢罗隐的诗,盼望能见一面。有天罗隐来访,郑畋安排女儿在珠帘内窥视,郑女瞧后,终生不再朗读罗隐的诗。

这些读书人都知道,有关自己知考举,怎么会不知道?然则正因为知道,所以他们才大哗。

那场面可以参照一下后世高考,突然有一天,招生办的人说:地域加分取消了。看看他们哗不哗。

当然古代的“高考”加分项是远多于说代的,比如字写得好可以加分;老爸曾有功于朝廷,儿子也能获得加分(如荫补);某个士子有特殊技能,即便科举成绩不够录取,皇帝也会给加分,赐“同进士出身”,等等。

小吏哪儿想这么多,他只不过是在唬人罢了。然而现在看来,人,他没唬倒,反倒是要惹众怒了。也顾不上再盘问沈石,便点了点头,故作姿态道:“进去吧。”

进入贡院之后,又有差役拦住了沈石,检查他的随身物品。

这是为了防止作弊。并且差役见了沈石带来的好纸,强调道,这纸只能用来做草稿,不可以写答案,更不能做答卷上交。交了也不计成绩。

这也是在防作弊,不然各种各样的纸,可以做标记的地方多了。

过了这一关之后,便会有专门的差人将考生门带到考房之中。

这才是真的入了场。

当然要检查这几百位童生,只怕没有大半日的功夫是不行的。而这是不计入考试时间里的。

加上考试的时间,实际上待在贡院里的日子要比预想的长多了。

沈石来到属于自己的考房之后,除桌子还算干净外。其他地方可就不怎么样了。角落里的土壤中,杂草顽强的生长着。

不过这也正常,贡院是考试的地方。而考试不是年年考的。平日里没人,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本就很正常。

而且文官们连衙门都不修,这儿不过是未来准官员考试的地方,又想多整洁,多漂亮?

甚至与一些人是巴不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吧!

沈石摇了摇头,趁着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打理了一下这考房。怎么说自己未来两天都要呆在这里,还是打扫干净些的好。